
近年来,嵊州市以工伤“小切口”谋民生“大场景”,聚焦全链条服务,着力破解工伤预防难、就医烦、报销繁、纠纷多等难题。该市工伤事故发生率从2018年的1.03%,逐步下降至2020年的0.82%,下降幅度达20.39%。
一是织密工伤事故预防“保障网”。结合历年工伤事故发生情况,将工伤事故高发行业、高发企业、高危岗位作为预防重点,实施跟踪监管和动态监管,及时指导企业查漏补缺,强化防范措施,有效减少工伤事故发生。整合应急管理、卫健、工会等部门及第三方机构,深入重点企业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及预防培训,今年已培训企业员工约3200人次。
二是打造工伤事故处置“加速器”。社保部门与医疗机构签订工伤保险医疗服务协议,并鼓励企业与医疗机构签订统一救治协议,确保受伤员工就诊享有院前急救指导、救治绿色通道、全程导诊陪同等服务;对事实清楚且医疗费用在2000元以下的工伤案件,在申请人提供规定资料后,实行“小额工伤即时办”,今年已通过“即时办”处理工伤案件300余件,约占工伤案件总数的20%。
三是配置工伤事故纠纷“减震阀”。配备工伤认定专业人员,会同仲裁、基金监督、社保业务工作人员和法律顾问开展职工死亡事故、重大案件及疑难问题会商,通过网络仲裁庭远程办案及线下速裁庭快速办案,实现工伤矛盾纠纷案快速办理,切实化解工伤认定“案多人少”矛盾,并协助受伤职工做好司法援助申请,实现工伤案件“应援尽援”。